2009年4月26日 星期日

2009年4月24日 星期五

整地砍樹 白鷺鷥世界毀了

屏東縣東港鎮樹林原有數百隻白鷺鷥棲息,地主最近整地,大批幼鳥死亡;還未剷除的樹林倖存少數鳥巢,仍可見成鳥忙著餵幼鳥。
記者林順良╱攝影

屏東縣東港鎮一處有數百隻白鷺鷥棲息的樹林,這幾天進行整地工程,樹上鳥巢隨著大樹連根剷除翻覆地面,無數幼鳥暴斃,賞鳥人士扼腕、嘆息。

「我們拜託整地工人等幼鳥長好羽毛、可以飛,再砍樹,但工人說地主要他們儘快剷平土地,好種東西,可惜無法顧及小生命。」義守大學講師郭開祥看到白鷺鷥鳥巢翻覆,幼鳥一命嗚呼,相當難過。

他說,只要到四月中旬,小鷺鷥羽毛漸豐,飛離樹林,就能逃過劫難。

這片樹林約兩分地,林木茂密,五、六年前大白鷺、小白鷺、黃頭鷺(牛背鷺)、夜鷺等鳥類開始在這裡棲息,數量越來越多,喜愛賞鳥、攝影人士將此處稱為「白鷺鷥世界」,白鷺鷥回林、覓食、孵化等生活動態一一入鏡。

屏科大動保所所長孫元勳說,白鷺鷥的繁殖羽曾是歐洲宮廷仕女最愛,當時繁殖羽毛「比黃金還貴」。

整地工人說,地主希望趕緊整地種植作物,「白鷺鷥常吃掉魚塭魚蝦,數量少一點,養殖戶可能比較高興。」

【2009/04/01 聯合報】

世紀末 台灣人將成環境難民?

學者提出警訊:台灣潮池魚類僅剩30年前的三分之一,台灣快要無魚可吃,無魚可賞。

中研院學者邵廣昭發現,台灣三分之二的潮間帶魚類已消失,圖為各種美麗的潮間帶魚類。
邵廣昭/攝影亞太潛水展/提供(非報系)

台灣是海洋國家,但海洋保育正面臨危機。學者提出警訊,地球暖化造成台灣海平面每年上升0.32公分左右,比大陸和外國的速度都快,如果再不改善,再過數十年,沿海低窪地區「很危險」。而近年許多河川上游建造水壩水庫,也使海岸侵蝕或堆積惡化。

亞太潛水展今天開幕,同步舉辦海洋保育講座,國內多位重量級海洋生態學者發表專題報告;台大海洋研究所教授范光龍將發表「台灣海域環境危機」。他說,受暖化影響,全球各地都發生海平面上升的問題,他和台大研究生前幾年曾在宜蘭、高雄、台東、基隆的四個潮位站調查,結果發現台灣海平面逐年上升,平均每年上升0.32公分,不但比大陸的0.26公分高,更比全球平均0.1至0.2公分高出很多

范光龍說,台灣中西部沿岸的海埔新生地,離海平面沒有多高,近年已逐漸面臨淹水之苦;如果海平面繼續以此速度上升,預計本世紀末就會面臨淹沒的危機。政府相關單位應正視海平面上升問題,以免台灣人未來成為「環境難民」。

更值得注意的是,山坡地過度開發也會影響海岸環境。范光龍說,例如武陵農場七家灣溪的國寶魚櫻花鉤吻鮭,因為當地濫墾山坡地種植蔬果,河川瞬間涇流量大增,珍貴的櫻花鉤吻鮭因此數量大減,近親交配的結果讓鮭魚的數量更少、體型也變小。

【記者邵冰如/台北報導】

台灣海洋的海洋生態非常美麗多元,海洋生物種類多達萬種,但學者警告說,因過度開發和人為污染等因素,台灣的海洋生物物種正快速消失。以潮池的魚類為例,目前只剩下30年前的三分之一。

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執行長邵廣昭,在亞太潛水展發表「台灣海洋生物的多樣性及保育」報告指出,最新的資料顯示,台灣海洋生物種類已達1萬2000種,但遺憾的是,過去三、四十年來,由於海岸過度開發,過度漁撈、棲地破壞、污染、以及外來種等人為因子的破壞,台灣的海洋生物物種正在快速消失。

邵廣昭也說,限漁及劃設海洋保護區應是最簡單有效的保育方法,但在台灣卻甚難推動,既有的保護區也未有效落實,令人遺憾。如果我們再不迅速採取行動,那海裡無魚可吃和無魚可賞的一天很快就會來到。

【2009/03/20 聯合晚報】

2009年4月19日 星期日

危害環境德國禁基改玉米

2009-04-16 中國時報 【諶悠文╱綜合報導】

     德國農業部長艾格娜十四日表示,德國將禁止種植及銷售基因改造玉米,而這項禁令將影響美國生技公司「孟山都」研發的MON810型玉米。

     艾格娜指出,她有合理的理由相信MON810型基因改造玉米會對環境造成危害,做出此一決定是基於科學因素,不帶有任何政治意味。她說,這只是一個個案,並不代表德國反對種植所有基因改造作物。德國農業部目前正準備就基因改造玉米安全問題提出報告。

     目前MON810型玉米是唯一獲得歐洲聯盟批准用於商業用途的基因改造作物。艾格娜強調,儘管歐盟放行,但另有五個歐盟國家均禁止在本國種植基因改造玉米。

     艾格娜的決定受到德國環保團體「BUND」歡迎。

2009年4月17日 星期五

為何要反對商業捕鯨?

 

綠色和平/提供】

爲何某些國家不顧國際譴責持續捕鯨?綠色和平爲何要反對商業捕鯨活動?你瞭解鯨嗎? 

如果你未曾目睹過鯨的身姿,你也一定能夠想像牠們搖曳暢遊的柔美曲線;也許你未曾傾聽過鯨的私語,但你一樣可以乘著那百轉千迴的悠揚歌聲,在碧海藍天的圖景中,在冰山暖日的光影下,同牠們一起,享受遨遊天際的快樂。 

鯨是龐大的哺乳動物,牠們無法像魚那樣迅速大量繁殖後代,而是像人類一樣,需要餵奶育崽,所以鯨的種群增長十分緩慢。長久以來,少數國家的過度捕鯨,使鯨類面臨種群滅絕的危險。在此背景下,國際捕鯨委員會(IWC)1982年發佈商業捕鯨禁令,1986年通過《全球禁止捕鯨公約》,但日本、冰島等國仍以「科研捕鯨」爲名,繼續從事商業捕鯨活動。日本每年都在南大洋——這片鯨類僅存的棲息地屠戮上千頭鯨,一些種群早已不堪侵害,瀕臨滅絕。 

即便如此,日本還千方百計想擊破捕鯨禁令,每逢國際捕鯨委員會召開年會之際,日本總是提出重新恢復商業捕鯨活動的要求。  

1975年第一次攔截捕鯨船起,綠色和平的反捕鯨歷程已走過了30多個年頭。這些年來,綠色和平的船隊追蹤著捕鯨者,我們的勇士以自己的身軀去阻擋捕鯨叉,挽救了衆多鯨的生命,但在大規模的殘忍捕殺面前,綠色和平的努力還未能挽回整個鯨類的命運。我們需要你的關注和支援,將反捕鯨行動進行到底! 

你、我攜起手來,一齊行動吧,爲鯨這種古老而美麗的生命,貢獻出自己的一份智慧和力量! 

國際捕鯨委員會和捕鯨國家

國際捕鯨委員會(International Whaling Committee)成立於1946年,目前共有72個成員國。它建立在《國際管制捕鯨公約》的基礎上,負責保護鯨類和管理捕鯨行業。國際捕鯨委員會的成立是因爲意識到鯨在大量捕殺下急劇減少,希望通過國際間的協調合作控制這一態勢。1986年,國際捕鯨委員會通過了《全球禁止捕鯨公約》,嚴格禁止商業捕鯨。隨後該委員會又指定了印度洋和南大洋爲兩個鯨類保護區。 

但日本,冰島和挪威等國家依然打著「科學研究」的旗號繼續大規模捕鯨。事實上,依靠當今科技,人們可以憑藉聲納跟蹤或DNA提取進行研究,根本無須提取鯨的性命。

除了假借科學研究之名捕鯨,日本還意欲推翻1986年定立的商業捕鯨禁令。他們以退出國際捕鯨委員會爲威脅,同時又利用金錢拉攏更多小國加入委員會進而爲他們投票。在2006年的國際捕鯨委員會年會上,在是否解除商業捕鯨禁令的投票中,雖然日本最終沒有獲得3/4以上的投票而最終失敗,但贊成票與反對票數已相當接近。並且,該次會議還通過了一項支援恢復商業捕鯨的議案。

長期以來,日本政府對外宣稱日本公衆支援捕鯨行爲。但實際上,92%以上的日本民衆根本不知道他們的政府每年都要捕殺900頭以上的鯨,69%的民衆不支援在遠海捕鯨。而且目前人類對於鯨肉的需求已經大幅減少,根據日本國內的調查,只有10%的人曾食用過鯨肉,而在他們中間,只有很少一部分人每月食用一次。目前在冰島和日本,已經有成千上萬噸的鯨肉、鯨脂和鯨骨囤積儲藏。

【2009-02-20/聯合新聞網】

來源:《綠色和平》| 更多精彩內容,詳見《綠色和平》網站

公然走私鯨肉 日本捕鯨醜聞

 
綠色和平日本分部成員佐藤潤一正在量度走私鯨肉的重量。
綠色和平╱提供

綠色和平╱提供】

日本,東京—今天(2008年5月15日)綠色和平揭露日本政府公然容許鯨肉走私活動,向全世界展示從日本捕鯨船「日新丸」號走私上岸,盛滿鯨肉的箱,上面還標明「紙板」字樣,以圖瞞天過海。事實上,捕鯨船拿了日本納稅人的錢,以「科學研究」的名義捕鯨,卻非法出售鯨肉,並將收入據為己有。更令人震驚的是,鯨肉走私的非法行為,已經在日本官員視而不見的情況下,持續了幾十年。

在過去四個月,綠色和平成員通過秘密監視、線人證詞、隱蔽相機和跟蹤運送贓物的貨車等,就像電影情節般記錄鯨肉走私的過程。在日本政府的支持下,日本捕鯨船打著「科學研究」的旗號大肆捕鯨。如今,綠色和平終於把他們的驚天醜聞公諸於世。

層層官員無視走私活動

綠色和平工作人員把這些證據連同鯨肉一起呈交東京地方檢察部門,請求他們公開徹查捕鯨的腐敗內幕。綠色和平還呼籲終止從稅金中撥給捕鯨項目的470萬美元津貼,以及撤銷捕鯨公司「共同船舶(Kyodo Senpaku)」的執照。

在調查期間,為了獲得大規模走私鯨肉的第一手證據,綠色和平工作人員喬裝調查,直接接觸「日新丸號」上的船員。據知情者透露,捕鯨船上的高級船員和共同船舶的負責人,對這種交易視而不見,任由走私活動持續幾十年。一個與共同船舶有聯繫的知情人士透露,日本鯨類研究機構(ICR)(也就是在「日新丸號」上進行所謂「科學研究」工作的機構)的官員極有可能知道走私活動的存在。

我們掌握的情報顯示,醜聞涉及的範圍廣泛,共同船舶不可能不知情。共同船舶漠視大規模腐敗及納稅人稅款被偷盜。我們正徹底調查還有誰從捕鯨中獲益,還有誰允許欺騙的繼續。

從共同船舶新舊職員提供的資料,綠色和平調查人員在2008年4月跟隨「日新丸號」從捕鯨區域返航,秘密查證到走私鯨肉卸貨地點是一輛特別的貨車,但共同船舶的官員和船員都置之不理。後來,調查人員還對東京的送貨過程進行跟蹤。

根據日文發貨單的描述,在『日新丸號』卸下某船員的私人箱�,裝滿了23.5公斤盜來的鯨肉。發貨單上將盒子的內容標記為『紙板』。
綠色和平╱提供

用偷來的鯨肉造房子

聲稱是「紙板」的箱子,實際上裝了23.5公斤醃制的「優質」鯨肉,價值達3000美元。一個告密者告訴綠色和平調查人員,許多船員各拿多達20個這樣的箱子,他還聽說有個船員聲稱,單單從偷鯨肉的獲利,就可以建造一棟房子。

為了追查這些鯨肉的最終目的地,調查人員走訪了日本許多不同地方的酒吧和飯館,在這些地方,他們「點」了「特別」的肉,還用隱蔽相機拍下他們的反應。儘管日本漁業局和鯨類研究所在2008年6月底前不會出售鯨肉,這些酒吧和飯館的老闆們卻說,他們正在等待今年捕獲的鯨肉能夠很快送過來。

由日本政府支持的科學捕鯨項目,一直在南大洋鯨類保護區持續著。如今,科學捕鯨已經捲入爭議、謊言和醜聞的泥淖,使日本在國際社會聲譽掃地。綠色和平公佈醜聞,是要抽出誰從捕鯨項目獲利。事實上,科學捕鯨沒有帶來有用的科研資料和經濟效益。

醜聞四起:偷竊鯨肉事件嚴重到什麼程度?

下載完整調查報告(英文)
綠色和平╱提供

日本社會已經被資源再生、食品標籤、撫恤金、公共事業招標作弊以及在辯護中行賄等接連發生的醜聞事件所累。這一次,捕鯨行業再次受到挑戰,成為備受質疑的商業行為。

2008年初,日本《朝日新聞》報導了捕鯨者難以償還一億日元公共資金的事件。由於4000噸鯨肉庫存尚未賣出,加上《朝日新聞》指出消費者對如此「血淋淋」的商品不感興趣,捕鯨者似乎已經註定失敗。而且,某知名審計機構曾告訴《朝日新聞》的記者,每年在南大洋捕鯨的數量一再增加,導致市場上的鯨肉遠遠供大於求,這對於一家普通商業公司而言,其影響是不可想像的。

日本在南大洋鯨類禁捕區進行的捕鯨項目,資金來自本國稅收,納稅人有權知道誰在用他們的稅金牟利。日本捕鯨項目因為缺乏科學可信性,已經遭到國際社會的譴責。當很多人得知大量的鯨肉庫存的來源,便拒絕食用鯨肉,何況這次揭露如此腐敗的內幕。我們現在就應該立即停止捕鯨,把公共資金用在正當而更有意義的地方。

後續消息:揭發走私鯨魚肉 竟遭逮捕(綠色和平╱2009年2月13日)

【2008-05-15/綠色和平】

來源:《綠色和平》| 更多精彩內容,詳見《綠色和平》網站

2009年4月15日 星期三

授粉用西洋蜂不足 日本果農苦不堪言

  • 2009-04-12 新聞速報 【中央社】

     日本「朝日新聞」報導,果樹授粉使用的西洋蜂減少以及蜜蜂大量死亡,日本果農現在面臨授粉作業無法順利進行的難題。有果農說,務農40年,第一次遇到這種事。

     報導說,日本農林水產省的調查顯示,截至昨天,東京都和其他20縣都有西洋蜂不足的問題存在。西洋蜂不足和蜜蜂身價上漲2至3成,嚴重困擾了果農。有些農家只獲得往年半數的西洋蜂,只好用手進行人工授粉。

     日本哈密瓜產量第一的茨城縣,從三月開始進行授粉作業,茨城縣最有名的產地、鉾田市的茨城旭村,早已掌握今年西洋蜂不足的情況,因此比往年提早一個月搶購西洋蜂,但能買到的只有訂購數量的7到8成。

     55歲的哈密瓜農新堀喜一每年都購買約14箱(一箱有6000隻蜂),但今年只買到10箱。上一季的價格1箱約1萬8000日圓(約新台幣6000元),本季上漲到2萬3000日圓。這位果農說:「務農40年來,這是頭一遭。」

     山形縣種植櫻桃的農戶也同樣面臨授粉用的蜜蜂不足情形。有農戶表示,買到的蜜蜂約只有往年的7成。不少農戶只能買到約往年半數的蜜蜂,所以只好靠人手拿著毛刷或授粉棒進行人工授粉。

     有果農說,櫻桃樹長得高、花數多,進行人工授粉作業,在人力和金錢上負擔大,如果上市之後,能賣好價錢的話還好,但現在不景氣,不太敢指望。

     農作物授粉使用的蜜蜂,有時也用大黃蜜或日本蜜蜂,但主力仍是靠進口的西洋蜂。

     日本農林水產省動物衛生課表示,日本進口的西洋蜂當中,佔了約8成的澳洲產西洋蜂,前年被驗出罹患微粒子病(Nosema disease),是成年蜂常見的一種傳染病。在歐美也因發生蜜蜂大量死亡的問題,所以事實上從去年起,日本已停止進口。

     日本的畜產草地研究所研究小組去年秋天針對日本養蜂人家進行調查,回答的約1000戶當中,約有300戶答說:「蜂群大幅減少」。

     研究小組人員表示,蜜蜂大量死亡,可能是受到除蟲藥使用量增加的影響,也可能是交配使得蜂群變成弱體化,原因還未能釐清。

     日本農林水產省表示,到五月為止,還要繼續掌握蜜蜂供需情況,必要的話,會考慮提出協助農戶的措施。另外,農林水產省也急著與阿根廷政府交涉進口女王蜂一事。980411

2009年4月14日 星期二

每2秒鐘 足球場大森林消失

 
綠色和平╱提供】

每兩秒鐘,就有一個足球場大小的森林從地球上消失。全球森林正面臨著空前嚴峻的危機。八千年前,全球森林覆蓋地球近一半的陸地。今天,殘存的原始森林只佔地球陸地面積的7%,而且每年平均減少730萬公頃──相當於一個愛爾蘭國土的面積。

綠色和平╱提供

全球森林在過去幾千年中一直為數以百萬計的動植物提供棲所,並且為原住民提供生活所需的資源。但是在20世紀90年代末,全球的原始森林已經所剩無幾,殘存的也面臨被蠶食。砍伐森林,不單破壞地球生態系統,降低生物多樣性,導致溫室氣體濃度增加,氣候變化問題日益嚴重,更可引發侵犯人權與種族衝突事件。

森林退化和消失的原因有很多,包括開墾農地、採礦、人工林種植、基礎建設、森林火災等。但是造成森林破壞的主要原因是大規模砍伐。據世界資源研究所對現有原始森林的風險評估,『工業砍伐已成為原始森林最大的威脅…,影響著七成以上的瀕危森林。』

生長了千年的原始森林,結果被加工成我們踩在腳下的地板、華麗的傢具、學習辦公用的紙張、毫不起眼的紙巾、以至隨手即棄的筷子。

非法砍伐對全球森林所造成的破壞更是嚴重。世界銀行估算,非法採伐使木材生產國每年損失100至150億美元的收入,相當於全世界木材貿易總收入(據估計為每年1500億美元)的十分之一。這些木材生產國損失的收入,對該國建立學校和醫院等必要公共服務設施來非常重要。

木材生產國的不善管理和腐敗,與木材消費國不禁止非法砍伐木材的進口,都縱容了伐木公司和木材貿易商對原始森林肆無忌憚的掠奪。

全球森林被破壞的後果

『上世紀90年代森林消失的速度如果持續下去的話,很多森林中僅存的物種將在21世紀中葉消失。』
——Jeffery McNeely(世界自然保護聯盟首席科學家),1997年

原始森林是大多數陸上生物的家園,同時能夠防止大量二氧化碳釋放到大氣,從而對舒緩氣候變化的負面影響具有巨大的作用。

森林與氣候變化

原始森林對於穩定全球氣候、淨化和涵養水源等方面起著關鍵作用。全球森林儲藏著大約4330億噸的碳。以當前全球碳排放的平均速度計算,這個數字大於未來45年人類燃燒化石燃料和生產水泥,所造成碳排放量的總和。所以,如果這些森林被破壞,它們釋放出來的碳將嚴重地加劇全球氣候變化。

但目前,全球森林被破壞所造成的溫室氣體,排放約佔全球溫室氣體排放總量的五分之一。以印尼為例,該國已經成為繼美國、中國之後的第三大溫室氣體排放國,而泥炭地森林的破壞是印尼二氧化碳高排放量的主要原因。保護全球森林資源可以大幅度舒緩氣候變化,對於遏止全球氣候變化至關重要。

森林與生物多樣性、瀕危物種

全球森林被破壞導致棲息地和生態系統退化,造成的物種滅絕的速度非常驚人。截至2004年底,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的科學家估計全世界有23%的哺乳動物, 12%的鳥類,61%的爬行類,31%的兩棲類以及46%的魚類處於瀕危狀態。這些物種大多棲息於地球上僅存的原始森林。但是這些數據並沒有涵蓋在全球森林生態系統中,發揮重要作用的數以萬計植物和昆蟲。

侵犯人權與種族衝突

全世界有逾十億人依賴森林資源過活。他們與森林和諧共處,依靠森林而生,因此他們也是全球森林的主要守護者。在很多地區,這些原住居擁有法律權利,保護自己的土地,不受伐木公司的侵佔和破壞。但,這些居民往往難以對付伐木者背後的大企業。

綠色和平估計,在巴布亞新畿內亞九成以上的採伐都是非法的,因為伐木公司在絕大多數情況下都沒有按照該國法律,取得傳統土地所有者,即森林原住民的事先知情和同意。巴布亞新畿內亞政府和世界銀行的調查還發現,很多伐木項目違反了環境條例,肆意踐踏人權。

除此之外,全球森林被破壞,還可能引發種族衝突問題。比如在亞洲的緬甸和非洲的剛果,非法砍伐往往與軍事武裝或者種族武裝問題交織一起,對社會安定和人身安全造成威脅。

【2008-12-12/聯合新聞網】

來源:《綠色和平》| 更多精彩內容,詳見《綠色和平》網站

授粉用西洋蜂不足 日本果農苦不堪言

日本「朝日新聞」報導,果樹授粉使用的西洋蜂減少以及蜜蜂大量死亡,日本果農現在面臨授粉作業無法順利進行的難題。有果農說,務農40年,第一次遇到這種事。

報導說,日本農林水產省的調查顯示,截至昨天,東京都和其他20縣都有西洋蜂不足的問題存在。西洋蜂不足和蜜蜂身價上漲2至3成,嚴重困擾了果農。有些農家只獲得往年半數的西洋蜂,只好用手進行人工授粉。

日本哈密瓜產量第一的茨城縣,從三月開始進行授粉作業,茨城縣最有名的產地、鉾田市的茨城旭村,早已掌握今年西洋蜂不足的情況,因此比往年提早一個月搶購西洋蜂,但能買到的只有訂購數量的7到8成。

55歲的哈密瓜農新堀喜一每年都購買約14箱(一箱有6000隻蜂),但今年只買到10箱。上一季的價格1箱約1萬8000日圓(約新台幣6000元),本季上漲到2萬3000日圓。這位果農說:「務農40年來,這是頭一遭。」

山形縣種植櫻桃的農戶也同樣面臨授粉用的蜜蜂不足情形。有農戶表示,買到的蜜蜂約只有往年的7成。不少農戶只能買到約往年半數的蜜蜂,所以只好靠人手拿著毛刷或授粉棒進行人工授粉。

有果農說,櫻桃樹長得高、花數多,進行人工授粉作業,在人力和金錢上負擔大,如果上市之後,能賣好價錢的話還好,但現在不景氣,不太敢指望。

農作物授粉使用的蜜蜂,有時也用大黃蜜或日本蜜蜂,但主力仍是靠進口的西洋蜂。

日本農林水產省動物衛生課表示,日本進口的西洋蜂當中,佔了約8成的澳洲產西洋蜂,前年被驗出罹患微粒子病(Nosema disease),是成年蜂常見的一種傳染病。在歐美也因發生蜜蜂大量死亡的問題,所以事實上從去年起,日本已停止進口。

日本的畜產草地研究所研究小組去年秋天針對日本養蜂人家進行調查,回答的約1000戶當中,約有300戶答說:「蜂群大幅減少」。

研究小組人員表示,蜜蜂大量死亡,可能是受到除蟲藥使用量增加的影響,也可能是交配使得蜂群變成弱體化,原因還未能釐清。

日本農林水產省表示,到五月為止,還要繼續掌握蜜蜂供需情況,必要的話,會考慮提出協助農戶的措施。另外,農林水產省也急著與阿根廷政府交涉進口女王蜂一事。

【2009/04/11 中央社】

葉子如艾草 花像滿天星 國際毒草「銀膠菊」恐蔓全台

  • 2009-04-05 中國時報 【唐鎮宇╱台北報導】

     會引起過敏性鼻炎、支氣管炎甚至肝病變的國際大毒草「銀膠菊」,十多年前在屏東、高雄現蹤後,近五年來逐漸向彰化、台中蔓延,農委會特生中心最近發現大甲溪以北、苗栗及南投山區也有銀膠菊的痕跡,若不加緊防範,北部恐將淪陷。

     由於銀膠菊適應力強,幾乎一年四季都可開花,廢耕農地都成了它的大本營,對本土植物的生態與農業發展構成嚴重威脅,農委會決定今年將大規模調查銀膠菊的詳細散布範圍,擬定撲滅計畫。

     農委會特生中心副研究員黃士元呼籲,民眾若掃墓時發現銀膠菊的蹤跡,最好順手拔除,但拔除前得先準備好口罩與手套,避免與銀膠菊接觸。

     黃士元表示,銀膠菊被視為「國際大毒草」,因外表的細微纖毛含有具肝毒性的「銀膠素(parthenin)」,釋放的花粉會引起人體過敏、皮膚炎、過敏性鼻炎、支氣管炎等,吸入過多甚至會造成肝病變。

     黃士元說明,原產於美國南部、墨西哥等中南美洲一帶的銀膠菊,環境適應力相當強,引進印度短短廿五年間就遍佈全印度,甚至在印度、澳洲傳出牲畜接觸大量銀膠菊後中毒致死的案例。何時跑來台灣則已不可考,只知道最早約在廿年前發現於高雄縣六龜鄉,一九八八年才正式被台灣列為有毒雜草。

     銀膠菊多散布在高雄、屏東濱海地帶,墾丁國家公園三年前曾發動志工清除,近兩年開始蔓延到高雄縣、台中縣,甚至入侵清水一帶的國小校園,就連金門也有。最近特生中心更發現,大甲溪以北的台中縣大安鄉濱海、苗栗縣通霄內鎮都開始出現少量的銀膠菊,魔爪漸伸往北部。

     黃士元表示,銀膠菊的葉子像艾草、花像滿天星,民眾路過野外一時興起將它帶回種植,可能是造成山區也可發現銀膠菊蹤跡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