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引起過敏性鼻炎、支氣管炎甚至肝病變的國際大毒草「銀膠菊」,十多年前在屏東、高雄現蹤後,近五年來逐漸向彰化、台中蔓延,農委會特生中心最近發現大甲溪以北、苗栗及南投山區也有銀膠菊的痕跡,若不加緊防範,北部恐將淪陷。
由於銀膠菊適應力強,幾乎一年四季都可開花,廢耕農地都成了它的大本營,對本土植物的生態與農業發展構成嚴重威脅,農委會決定今年將大規模調查銀膠菊的詳細散布範圍,擬定撲滅計畫。
農委會特生中心副研究員黃士元呼籲,民眾若掃墓時發現銀膠菊的蹤跡,最好順手拔除,但拔除前得先準備好口罩與手套,避免與銀膠菊接觸。
黃士元表示,銀膠菊被視為「國際大毒草」,因外表的細微纖毛含有具肝毒性的「銀膠素(parthenin)」,釋放的花粉會引起人體過敏、皮膚炎、過敏性鼻炎、支氣管炎等,吸入過多甚至會造成肝病變。
黃士元說明,原產於美國南部、墨西哥等中南美洲一帶的銀膠菊,環境適應力相當強,引進印度短短廿五年間就遍佈全印度,甚至在印度、澳洲傳出牲畜接觸大量銀膠菊後中毒致死的案例。何時跑來台灣則已不可考,只知道最早約在廿年前發現於高雄縣六龜鄉,一九八八年才正式被台灣列為有毒雜草。
銀膠菊多散布在高雄、屏東濱海地帶,墾丁國家公園三年前曾發動志工清除,近兩年開始蔓延到高雄縣、台中縣,甚至入侵清水一帶的國小校園,就連金門也有。最近特生中心更發現,大甲溪以北的台中縣大安鄉濱海、苗栗縣通霄內鎮都開始出現少量的銀膠菊,魔爪漸伸往北部。
黃士元表示,銀膠菊的葉子像艾草、花像滿天星,民眾路過野外一時興起將它帶回種植,可能是造成山區也可發現銀膠菊蹤跡的原因。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