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5月6日 星期二

濕地陸化 華江公園留不住雁鴨

中國時報 2008.05.04 
朱芳瑤╱台北報導

 ▲幾年前,台北雁鴨季開鑼,雖然天氣寒冷,大批群集在淡水河畔的各式雁鴨,悠游自在的四處覓食,並不時展翅飛翔。 (本報資料照片╱黃子明攝)
今非昔比 ▲華江雁鴨自然公園位於淡水河支流的新店溪與大漢溪匯流處,近幾年來因泥沙淤積,濕地嚴重陸化,不利雁鴨棲息,讓地方人士相當憂心。(朱芳瑤攝)

     台北市最靠近都會區的濕地「華江雁鴨自然公園」,目前正面臨嚴重的陸化問題。位於淡水河系新店溪與大漢溪匯流口的雁鴨公園,近年來因泥沙淤積,雜草肆無忌憚的蔓延生長,取代雁鴨喜愛的泥灘地。「10年來,雁鴨棲息的數量已驟降五成!」。

     萬華桂林路走到底,穿過水門,占地200多公頃的「華江雁鴨自然公園」就在眼前,沿著「賞鴨步道」步行前進,沿途雜草叢生,實在難以想像這些草澤曾是雁鴨戲水其中的河道。陸化現象不曾停止,持續往泥灘區「進攻」。

     10年來 雁鴨數量驟降5成

     萬華社區大學綠野仙蹤社社長陳岳輝說,成立10幾年的雁鴨公園,被國際鳥盟評定為重要野鳥棲地,但這片極具生態性、教育性的都會型濕地,顯然未得到台北市政府的重視,「再不拯救這塊棲地,不出5年、10年,鳥兒不會再來,雁鴨公園將徒具虛名。」

     鳥兒不來 雁鴨公園徒具虛名

     每年冬天,雁鴨自西伯利亞往南避寒,棲息於華江雁鴨公園的雁鴨,就占了全台雁鴨數量的一半,10年前尚有9千隻至1萬隻,去年卻僅剩下5千多隻。陳岳輝說,全球暖化、鄰近的環快道路工程及棲地陸化都有影響,但陸化應是最主要的原因,當濕地變陸地,原來在泥灘中的生物逐漸稀少,將不足以應付雁鴨的食物需求

     一大片幾乎高過頭的雜草,說明了此區陸化的情形是多麼嚴重。陳岳輝無奈表示,以往踏入沼澤地還怕深陷其中,現在直接走上去也沒有關係;適合雁鴨棲息的泥灘面積,如今粗估只剩下原來的1/50。

     泥灘面積 只剩原來的1/50

     台北市產業發展局去年投入2700萬整頓雁鴨公園,地方上盼了好久的經費,結果卻令他們失望透頂。華江里里長楊華中表示,他肯定市府願意投入資源的誠意,但改善工程著重於公園美化,這些外顯的市政表現,對棲地的保育沒有任何幫助。

     陳岳輝痛批,清淤、鬆地是最急迫的任務,可惜上千萬的經費被拿來鋪設步道、挖掘毫無用處的溝渠及2座不甚理想的賞鳥平台。「錢真的亂花!」對於市府未將經費用在刀口上,他深感痛心。

     北市產發局則表示,該筆經費著重於回應民眾的使用需求,以提高雁鴨公園的利用度,今年尚有200萬元的棲地維護經費。

     為喚起民眾對這塊濕地的保育觀念,由大理高中教師黃馨蔥催生的「華江濕地守護聯盟」,串連社區居民、萬華社大、荒野保護協會、台北鳥會等保育團體,共同為雁鴨公園盡一份心力。

     黃馨蔥說,目前聯盟培育濕地植物、鳥相、底棲生物、昆蟲、兩棲及水質的監測志工,歡迎民眾一起來「玩」、來學習,親自體會濕地生態的多采多姿。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