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6月15日 星期日

全球野生動物 40年少3成

中國時報 2008.05.17  尹德瀚╱綜合報導

瀕絕動物中華白鰭豚(美聯社)
雙髻鯊(美聯社)。

     根據英國「倫敦動物學會」和「世界自然基金會」合作編纂的「生命行星指數」(Living Planet Index ),全球野生動物的數量自1970年以來已經劇減四分之一至近三分之一,而罪魁禍首就是人類,每年消滅所有其他物種的數量約1%。

     「生命行星指數」旨在測量地球生態系統健康狀況,它根據科學期刊和網站資料庫的資料,追蹤全球各地1400多個物種,包括魚類、兩棲類、爬蟲類、鳥類和哺乳類的現況,結果發現從1970年至2005年,這些物種的整體數量減少27%,原因涵蓋汙染、種植作物、都市擴張、過度漁獵等等。報告指出,有些海洋動物的數量在10年間減少28%,一些陸地生物的數量也減少25%,其中受影響最嚴重的有非洲羚羊,劍旗魚和雙髻鯊;另外中國大陸長江的「白鰭豚可能已經滅種」。

     簽訂於1992年、以穩定物種數量減少速度為宗旨的《生物多樣性公約》締約國即將在德國波昂召開會議,「生命行星指數」最新報告選在此時公布,旨在提醒該公約簽約國曾於2002年承諾,要在2010年使目前生物多樣性的損失速度「大幅減低」,然而各締約國迄今施行的政策顯然不足以達成上述目標

     「世界自然基金會」強調說,氣候變化在未來30年也將成為危及物種生存的重大威脅,該會呼籲出席波昂《生命多樣性公約》會議的各國政府能履行承諾,並於2020年達到「每年森林地減少0%」的目標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