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6月7日 星期六

家燕繁殖期 築巢民宅穿梭飛舞

現在正是家燕的育雛期,只要留心觀察,在部分人家的屋簷下,就可以看到牠們忙著餵食幼鳥。
記者曾吉松╱攝影

家燕是國內最容易見到的候鳥,近來在大街小巷幾乎都可看到牠們穿梭飛舞,而且就將鳥巢築在民宅的屋簷下,民眾仔細觀察不難發現牠們的蹤影,十分有趣。

專家指出,家燕可說是最不怕人、甚至最懂得利用人類的野鳥,現在是牠們的育雛期,幾乎整天都忙於捕食昆蟲來餵飽幼鳥。等到八月幼鳥長大,就會集體飛回東南亞的越冬棲地,直到明年春天再度出現。

陽明山國家公園的鳥類專家沙謙中指出,台灣最常見的燕科鳥類包括家燕、洋燕與赤腰燕,其中家燕數量最多,也最親近人類:通常每年二月底三月初從南方越洋飛到台灣,將巢築在有人居住房屋的騎樓樑上。

雛鳥大約於五月初孵出,到了秋季,幼鳥可以長途飛行,再成群飛回東南亞度冬。家燕平常各自覓食過活,但南移時會集體行動,因此南遷前,往往出現幾百隻聚集在電線桿上的壯觀景象。

沙謙中指出,家燕算是築巢地點離人類最近的野鳥,原因是燕子以空中的飛蟲為食,民宅有燈光,因此聚集的蟲類特別多,甚至連晚間都可捕食。另一方面,鳥巢築在梁上,也可減少蛇鼠之類侵襲。燕子會記得築巢的位置,只要舊巢在,第二年會續用。中國傳統認為燕子築巢是吉兆,不會毀巢。

洋燕與赤腰燕則是不遷徙的留鳥,但因鳥類只有繁殖期才會用到巢,所以現在也是觀察的好時機。以外型來說,三種燕子都有黑色的頭與上半身,腹部特徵各不同。洋燕的巢型類似家燕,但是通常將巢築在如高架橋縫隙等處,距離民宅較遠;赤腰燕的鳥巢也在屋簷下,不過形狀是較複雜的袋型。

【2008/05/25 聯合報】

沒有留言: